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六十一期卜凯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 日期:2013-11-05
  • 编辑:
  • 浏览次数:

由经管院研究生会学术部承办的第六十一期卜凯学术论坛于114日晚七点在逸夫楼5086成功举办。在此次论坛上,博士研究生林大燕、陆五一以及硕士研究生卢华作了研究汇报,展进涛老师和周力老师做了精彩点评。

首先上台的是林大燕,她所作报告的题目是《进口粮食生产干预与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损失 ——兼论比较优势与种植结构调整》。本文通过政府粮食生产干预政策引发对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效率损失问题的研究,并建立多产出生产函数测算出产品的边际转化率及比较优势,分析其遭受扭曲而偏离粮、经产品价格比的程度。最终通过计量模型卡方检验得知:我国粮经作物的生产存在扭曲,农业资源配置存在无效率现象。且从数值上看,粮食生产干预政策在粮食主产区往往更容易实现。展进涛老师对该汇报做了详细点评,首先他认为该论文结构完善、研究细致,但也指出文章存在模型形式设定错误、缺乏政策干预对要素扭曲的影响机理分析、主产区前后界定差异等问题。

接下来陆五一就《农户分化:效率差异与政策含义——基于黄宗智“过密化”理论的探讨》做了汇报。文章通过对“过密化”和“拐杖逻辑”的界定提出不同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是否发生变化这一核心议题,文章对农业生产经营转型背景下的农户进行了分类,并通过C-D函数和DEA模型对农户的土地生产率等四个维度进行了衡量,最终得出结论:劳动和资本双重密集型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户更加符合中国;促进专业大户的发育,对于发达地区而言是一种更具有比较优势的现实选择。随后展老师非常客观地指出文章存在华而不实的弊病,论文题目过于宽泛,且与研究内容不匹配,以及对三种农户划分的标准不一致等问题。

最后进行汇报的是卢华,他汇报的题目是《我国梨生产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文章通过对梨生产现状、布局变迁特征以及比较优势分析得出结论:我国梨的生产重心正慢慢发生变化,逐步由环渤海地区向长江中下游及云贵地区、西北地区转移;同时根据对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实证分析,认为变迁是各地自然条件、种植业内部比较效益、农民非农就业、劳动力成本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周力老师做了详细点评,他指出论文本身比较规范,以具体产业为例和中国梨产业体系作为支撑,这是很好的尝试。但论文本身由于采用多因素分析,结构稍显混乱,没有主线;同时影响因素自变量的选取存在内生性问题;由于没有涉及梨成本和收益,数据稍显不足。

报告会中,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与汇报人不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现场气氛非常火热,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卜凯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在此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对本论坛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继续踊跃投稿,为本论坛添砖加瓦!